在線QQ
日期:2021-03-25
今年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也成為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熱詞”?!疤歼_峰、碳中和”繼續呈現霸屏節奏,對鋁產業影響幾何?
01
何為“碳達峰、碳中和”
碳達峰是指我國承諾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然后通過植物造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2019年全球排放量達341.7億噸,年均復合增速2.1%。我國碳排放總量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1/3,分別是美國和歐盟的2倍和3倍。我國人均碳排放為8噸,與歐盟相當。可以說,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勢在必行。
02
電解鋁等行業或優先納入碳交易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開源節流是主要措施,我國要實現碳中和,就必須將政策著力于工業生產端的減碳,這就會帶來上游周期行業的新一輪供給側改革。而在我國能源消耗所產生的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約85%,其中約70%來自于工業生產活動。
從細分行業看,鋼鐵、水泥、石化、電解鋁為國內碳排放量較高的行業,分別占我國社會碳排放總量18%、16%、6%、5%。這也是將水泥、電解鋁等行業可能優先納入碳交易的重要原因。
03
電解鋁工業的碳排放情況
電解鋁工業不但屬于高耗能行業,且對環境影響較大。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噸鋁碳排放(從鋁土礦到鋁材)為16.5噸,其中電解鋁環節為12.8噸,占比77.6%;而電力能耗對應的碳排放為10.4噸,占電解鋁環節的比例高達81.3%,是主要碳排放來源。2019年中國水電生產電解鋁占比僅為11%,明顯低于全球水電平均占比25%,使得我國電解鋁的噸鋁電力消耗的碳排放為12.2噸,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0.4噸。
2020年我國鋁產業鏈的碳排放量約為5.6億噸,約占國內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僅次于工業品生產環節鋼鐵的21.1億噸和水泥的20.4億噸,遠高于銅、鉛、鋅行業等碳排放不超過0.5億噸的其他有色金屬行業。其中,2020年電解鋁環節的碳排放量為4.2億噸,占鋁行業碳排放的75%。通過對電解鋁環節能耗控制和總量控制是實現碳排放下降的重要途徑之一。
04
“碳中和”對電解鋁產業的影響供給端
受益于2017年電解鋁供給側改革紅利,截至2021年1月,全國電解鋁運行產能增至3955萬噸/年,建成產能規模4320萬噸/年,產能利用率達到91.6%,建成產能已逼近合規產能紅線約4500萬噸/年,增量空間十分有限。電解鋁供給側改革疊加碳中和,將進一步嚴控電解鋁產能增長,需求的逐步放量必將帶來越來越顯著的供需收緊。
需求端
碳中和大潮將激發新興產業需求,并與疫情后時代傳統的經濟復蘇共振向上。全球汽車電動化大時代加速到來、清潔能源光伏產業帶來鋁新興需求。從供需平衡來看,考慮到新興需求崛起和疫情后時代的全球經濟復蘇,2021-2023年中國電解鋁市場分別短缺14萬噸、44萬噸和48萬噸,預計短缺需求占比分別為0.4%、1.1%、1.1%。
成本端
作為電解鋁的原材料,氧化鋁產能過剩局面難以扭轉,將持續壓制電解鋁原料成本。由于2017年未跟隨電解鋁進行供給側改革,在電解鋁產能急剎車后,氧化鋁持續處于過剩狀態。然而,價格低迷背景下氧化鋁企業繼續尋求低成本區域新建產能,2021年國內仍計劃新增氧化鋁產能520萬噸,遠超電解鋁增量,這將導致氧化鋁價格持續承壓,噸鋁高利潤的持續性較強。
碳中和有望驅動我國電解鋁產能進一步向西南地區等具備水電優勢的區域轉移,同時提升火電鋁成本水平,Z終導致電解鋁邊際成本曲線陡峭化,水電鋁的成本優勢日益凸顯。
2021-05-31
2021-04-30
2021-04-30
2021-05-31